常州工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中小企业众多,民营经济活跃,但对标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和国内制造业强市,“常州制造”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够大、龙头企业还不多等短板,亟需补短补强。常州未来的制造业该走向何方?怎样使传统制造业再创辉煌?今年,我市明确提出,要强力推进工业智造明星城,为常州制造真正缔造“智能”基因。蝶变之路怎么走?来看今天的创新深一度:
小块头焕发大能量 小群体引领大创新
这段时间,常州优谷新能源科技公司迎来了成立以来最忙碌的阶段。财务报表上上升的箭头让企业负责人喜不自禁。
常州优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顾祝其说:“我们在三月份,创了公司成立4年以来,最高的一个产量,目前我们机壳三月份的产量是422台,目前我们是两班倒,加班加点在生产,目前我们整个风力发电行业机壳的产出是全球排行第一。”
常州优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轨道交通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精密机械零部件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性公司,主要客户来自欧洲。得益于这几台全自动机器人的帮忙,复工以来,优谷科技迅速恢复了产能,目前在手订单达到7000万。
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优谷科技“突围”的秘诀,在于拥有独门秘技的产品——企业自主研发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焊接机壳智能化制造”项目,它使得生产效率提升25%,焊接效率提高6倍,确保产品合格率可达100%。目前,优谷成为在风力发电行业,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焊接机壳、冷却系统等几大关键零部件的企业,其中焊接机壳年产可达6000台,产能全球领先。
常州优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永久说:“任何行业,总是可以生存的,问题就在于你能不能做得非常精,能不能做到前几名,能不能做到这个行业的龙头地位,我们常州也在倡导“专精特” ,我们不是求大而全,我们求的是专、特、精,你在一个细分市场里,一定要瞄准全球前五名、前十名这样的位置去做。”
工业明星城,名牌今何在?从昔日的灯芯绒、手扶拖拉机、收音机、自行车等十“龙”齐舞的产业链矩阵,到如今高铁、光伏、电缆等国家产业名片,常州大刀阔斧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型。而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常州的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产品、隐形冠军企业数量都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国石墨烯产业,半壁江山在常州;太阳能电池组件出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天合光能位列全球第一;上上电缆全国第一、世界第七;每四台机器人,就有一台在常州制造,每两部高端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部手机使用常州瑞声科技产品-----常州有2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分布在装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细分领域,共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00多项,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50多个。
市工信局局长朱志洪说:“常州97%以上是中小企业,尤其是我们在“专精特新”的培育上面,这几年我们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和产品,当前这些企业应该说是率先复工复产的主力军,那么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来自于智能化的提升和改造,尤其是突破关键的核心技术,填补了一些国内的空白。”
小块头焕发大能量,小群体引领大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创新驱动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企业上市的领头雁。据了解,今年,我市将聚焦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发展内涵,补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鼓励企业强化质量建设,加快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常州工学院“五大明星城”建设研究课题组成员、教授、博士郭魂说:“行业中,追求大而全的理念已经过时了,要结合企业的特征,特别是结合中小企业的特征,打造链条,一个个小企业像一个个碎片一样的,每个企业的生产的产品是很零碎的,怎样形成一个链条,这样企业才能专注于某个方面,做大做强,然后再出现更多的小巨人。”
“全链+碎链” :常州智能制造加速跑
几十平米的控制室,两三名工作人员,就可以有效管理一千多平米的生产车间,这已经成为很多工厂的新常态。在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由玻璃、碳纤维等原材料制成的一根根丝线经过机器的巧妙编织,能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像这样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每天可以生产六百吨。在云计算系统的帮助下,企业的产品研发更加快速高效。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范哲江说:“我们通过信息系统跟下游的客户、上游的供应商互联之后,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发货计划。通过把计算“服务化”,按需定制,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云服务商提供的快速的云计算,来提高我们研发设计的速度。”
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也在加快信息化建设。今年以来,随着政策的催化,风电抢装潮如约而至,各大风电开发商纷纷下达订单,3月起,天山重工的复工复产率就达到100%。天山重工的大型精密齿圈制造能力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的离合器产品等在市场上广受好评。据测算,信息化建设完成后,生产成本将降低17%左右,营收增加20%左右。
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霍叶青说:“首先是减轻人的劳动强度,因为系统有一些标准化的模块,然后计算、跟踪,大大节省人工成本,第二个,对管理团队、研发团队的水平是一个大幅度提高,质量的管控也会有大幅度提升。”
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常州“勇吃螃蟹”,打通了工业机器人产业“主动脉”。与此同时,常州还大力推进“三位一体”“智能车间”和“千企上云”工作,加快工业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147个“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平均减员率达40%以上,能耗平均下降10%以上。去年起,常州又构筑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发展新高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
为天山重工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是落户于常州高新区的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2019年,常州国家高新区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建这一创新中心,在服务企业信息化提升、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两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未来三年,中心的目标是要帮助超过1000家的企业上云,并打造超过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
常州国家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华为云)创新中心司燕青说:“企业上云主要是两个层面,一个是针对中大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上云,另外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普适型上云,像中小企业也需要上云,但不需要建机房、买软件,这样投入成本会非常高,基于中小企业相对共性的需求,可以采取云上的很多软件的服务。”
时代的脚步,总在不断跨越艰难险阻中愈发坚实。今年以来,疫情对我市广大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市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这段时间,江苏昊邦智能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常州工学院“五大明星城”建设研究课题组合作,希望课题组能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江苏昊邦智能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工程汽车座椅及配件的设计与制造,成功开发了电动座椅和气囊悬浮式座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产品还远销美国、德国等国家。
江苏昊邦智能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汉新说:“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大概有70多个人,每年的技术研发投入大概是在一千多万,我们跟高校涉及一些关键的防护座椅的核心技术,我们在研发这块有一些合作,还有需要一些专业的自动化装备,我们跟高校来进行联合开发,一些适合我们自己的专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如果单纯靠企业的话,一个投入比较大,第二个周期比较长,毕竟我们企业对产品相对来说是比较专业的,但是自动化涉及面比较广,高校会有各方面的人才,集聚在一起,来达到产品生产的自动化。”
企业创新发展、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借用高校“外脑”为之注入新活力。常州现有11所大中专高校,也引进了一批大学大院大所,探索出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常州模式”,但产业服务意识和能力还有所不足。常州要创新产教融合合作模式,打造政府组网、高校织网、企业联网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建立区域、产业、高校正反向交叉匹配的柔性服务体系,资源共享共用,技术和人才需求互补,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互融互通。
常州工学院“五大明星城”建设研究课题组成员、副教授曹霞说:“工业智造明星城,在我们常州还是很有气候的,有很多工科院校,在这方面,学校的科研团队上,在智能制造这块,都做出了一些成果,完全有条件进行转化,围绕地方产业链来进行研究。”
专家认为,当前,我市已基本具备了智能制造纵深推进的基础和条件。一方面,我市立体化制造局面已经形成,涵盖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链路智造的基础和条件;“五新三高两智能”十大产业链已基本构建完成,2019年规上工业产值达1.1万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经济活跃,碎片化制造特征明显,我市制造业占比数量高达85%,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0%,行业细分明显,企业产品制造碎片化发展趋势显著,企业对智能制造需求迫切。
常州工学院“五大明星城”建设研究课题组成员、教授、博士郭魂说:“我们打造工业(智造)明星城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个就是产业的定位问题,到底要做什么样的特色工业,要说所有的产业都去参加全球或者全国的竞争,这个是很难的,智能制造应该专注于哪个领域,比如说轨道交通也好,比如我们的光伏,第二从人才和技术方面,我们的吸引力比不上北、上、广、深,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也在做工作,引进人才到我们这里来做服务工作,但他们没有办法把主营业务放到我们这里来,现在我们市里面也提出对标德国、对标日本,这是非常符合常州制造业发展前景的,要咬住目标,他们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借鉴过来,跟这两个国家深入开展人才培训合作,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常州往上大发展的机会,同时怎么样把本土的企业梳理起来,减少同行业的低质的竞争,科技、发改等部门要从政策方面有意识地引导企业。”
CBS新闻中心:谭梦霞 袁岭
(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