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音在线

5月22日 常州新闻 | 【创新深一度】古运河注入新活力 明星城擦亮金名片

常州城依河而筑,因水而兴,穿城而过的运河在城区段蜿蜒23公里,滋养着城市气质。而今常州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支点,挖掘大运河的宝贵资源和丰富内涵,通过保护、传承和利用,给古运河注入新活力,擦亮宜居美丽明星城金名片。


以古运河为纽带 连接过去和现在

日前,市民余忠良刚刚在大运河边上的朗诗竟园买了一套新房。65岁的余忠良自小在运河边长大,先后居住在桃园公寓、东坡雅居等多个沿运河而建的小区。


五角场东村居民马亮来自河南,2005年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常州发展,已经在常州奋斗生活了16年。每隔一段时间马亮都会带着家人坐上游船看一看两岸的风景。

居民马亮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我们的幸福感,包括我们的获得感就会越来越强。”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常州城区段23.4公里作为江南运河的典型代表河道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进入后申遗时代的常州抢抓机遇,在运河两岸积极打造“亲水休闲带”,目前运河两岸沿线的慢行步道已经全部贯通,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生态提升。

常州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室主任季小玲说:“能够让市民感受到我们的河水是清澈的,我们的绿地是美丽的,我们的景色是美好的,同时在这个景色的建设中呢,我们也融入了我们的历史风貌,那么比如说我们的同济桥边上我们恢复了德安观歌这样一个历史景点。通过我们景观的手法跟老百姓来讲述在运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一个历史典故。”

在大运河两侧沿河滨水绿色慢行步道的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水利、城管等多部门紧密配合,以《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指导,构建了和谐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成为展现常州城市文化风貌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常州市城市管理局规划工程处处长骆志宏说:“整个两侧绿化带建设也是我们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在整个规划过程当中,我们当时和规划部门也提出来,我们要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近期呢我们要迅速见效,目前正在建的呢也是贯彻这么一个原则。”

除了驳岸、码头、栏杆、绿地、亭廊、桥梁等,运河两岸每隔一段距离,还有可以让市民和游客置身于河面之上的画舫,沉醉在水汽氤氲的江南,近距离感受运河的灵气与脉动。

游客先木西艳说:“可以感受到水的清凉,然后消除了我们夏日的暑气,在这里就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虽然我第一次来常州,但是我感觉常州根本不输杭州,还是可以媲美的,非常不错,很喜欢,以后还会来的。”

游客胡悦祺说:“刚刚在大运河上,看到了水鸟特别好看,特别美,然后这里的环境也特别棒。”


大运河常州城区段沿线有较多保存较好的人文历史遗存,在打造城市靓丽亲水休闲带的同时,以三带十一点为总体结构,打造千年水道、文雅长廊,形成了常州大运河“亲水休闲带”。怀德桥畔、德安桥边运河光影流转,两岸古迹和现代建筑相互辉映,成为城市的悦动之光。篦箕巷里,文亨桥下,毗陵驿旁,蓖梁灯火与文亨穿月犹在。

京杭大运河常州段全长45.8公里,河面有近百座跨运河大桥。随着常州打造“精美城市”工作的扎实推进,如今这一座座大桥的桥下空间,也得到了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从滨水步道、园林小景、到旅游景点和居家养老服务站,一个个民生设施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百姓生活更加惬意。

钟楼区三堡街居民朱汝荣说:“桥洞规划得相当美、相当好,体现了我们常州人的智慧和创新。”

健身市民朱荷英说:“你看前面有水,风水宝地啊,后面有绿色植物屏障,冬天的时候北边有树挡着,北风就没有这么大,这个地方挺好的,我们都说这里是风水宝地。”


古运河串珠成链 链接城市要素


退休工人潘仁龙是地地道道的老常州人,住在红梅公园附近已经60多年,一有时间他会带着相机来到公园,用镜头捕捉一个个美丽瞬间。


截至2019年底,常州建成区绿地总面积为10727.06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9.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5%;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为3047.3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39平方米,市区大型公园绿地已经达到91个,这些公园和绿地都是紧靠居民区的后花园。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城市景观设计专家王燕说:“常州近几年来在景观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就是它的绿化覆盖率就做得非常好,包括其他的一些城市建设方面、基础设施方面、包括公园广场等等,建设得现在都非常的成熟和完善。”

政府部门在全民健身点的规划选址当中,与居民区附近的公园、绿地有机融合,成为常州的一大创新做法和鲜明特色。

常州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丁树俊说:“根据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常州市目前拥有体育健身设施场地达到18000多个,万人拥有38个,是走在全省前列的,满足了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在提升大运河沿线城市风光和生态环境的同时,我市不断投入资金加快城市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日前,位于通济桥边上的公共卫生间经过改造提升后对外开放。

2019年全常州包括溧阳、金坛,大概一共投入了6000万左右,共计改造了173个厕所,从外观设置,内景的布置上更加人文化、景观化。

此外,各小区周边的配套菜市场建设也是在不断推进。

居民张先生说:“然后这边的环境,这边的交通,居住条件都挺不错,房价也还可以。接完小孩这边有菜市场可以买菜,离我们家很近,晚上我们还可以去前面的健身中心,那边有健身锻炼场地。”

在刚刚结束的常州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机遇,抢抓苏锡常一体化发展窗口期,发挥好常州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和江苏中轴线的独特区位优势,同时要推进城市精细管理,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充分感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市政协委员吴海泳说:“那么特别是在五大明星城市建设当中,我是经济组的委员,特别是关注到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书记在报告里面也提到了,用精细化来建设城市,那么城市实际上是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市人大代表戈亚芳说:“那么这个报告里面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怎么样更好的,结合我们常州在江苏中轴枢纽城市这样的一个地位,那么来更好地规划我们常州融入到一个是长三角一体化的这个大规划中;第二个融入到我们上海这个大都市圈的这样一个大的规划中,来更好的对我们城市进行一个新的定位,对我们城市的相关产业也进行了很多好的重新的定位。”

地铁一号线为常州与周边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路网对接提供了更多便利。

天宁区茶山街道居民高小芳说:“我是假期去苏州找我朋友玩,然后现在回来坐地铁就可以回去了,以前要先去那边走好一段,然后坐公交到家门口之后还要走好长一段,然后现在坐地铁下来之后,几分钟就可以到家了,非常方便。”

曾为江南运河始,阅尽千年繁华时。常州工学院“五大明星城”建设研究课题组的专家认为,常州作为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宜居美丽明星城,还要继续在改革上下功夫 、制度上多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交互发展、共同繁荣。要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个可以贯穿多方发展要素和百姓需求的抓手和纽带,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档次能级,增强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常州工学院“五大明星城”建设研究课题组成员、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说:“城市其实就是由人、时间和空间构成的,而就常州而言我们觉得运河是能够把这三个要素窜起来的很重要的这样一个要素,也是如果常州要打造明星城的话,运河是绕不过去的。运河其实是一种廊道式线性式的遗产,那么虽然它是地理位置或者是地理形态上的线性,但是我们在打造明星城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这种线性利用起来,把城乡贯穿起来,把过去跟现在贯穿起来,把市民生活和文化贯穿起来,这样运河就能够起到突出常州明星特色的这样一个作用,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运河还是要回归到日常生活里面,以前运河跟日常生活非常紧密,那么今天我们想再打造明星城,发展宜居美丽明星城这个过程里面,一定要想办法让运河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CBS新闻中心:仇松强 袁岭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