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融媒之窗

10月12日 学习强国 | 常州工学院校长汤正华:与祖国同心 与时代同向 与母校同行

常州工学院校长汤正华:与祖国同心 与时代同向 与母校同行

学校思政
2019-10-12
作者:汤正华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深切缅怀毛主席的日子里,迎来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67名新生,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显得格外有意义。这几天,常工校园弥漫着节日气氛,洋溢着一股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为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的老师们、同学们精心准备,寄语墙前期待留下最萌新生的快乐靓影,时光邮局希望承载青年画卷的美好心愿,“网红餐厅”期盼收到各地学子的五星好评,红歌快闪抒怀了初心使命,漫画地图尽显出校园风貌,一封书信饱含着母校深情。同学们,接过你们的行囊,我们就是一家人!今天你们乘坐着一列由常州工学院开往人生梦想的拼搏号动车,这列动车正在应用型大学轨道上飞奔,我们全体教师和员工都是你们的乘务员,我们将陪伴你们1115天的人生旅程。在此,我们对选择与我们同路同行的全体2019级新同学、新旅客、新欢喜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置身于美丽校园的你们,面临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未来也将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面对神圣和艰巨的时代使命,大家要认真思考: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以青春之我拥抱新时代、奋斗新时代?因此,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主题就是: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向,与母校同行!

同学们,要与祖国同心,涵养爱国情怀,做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同路人。100年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在民族危难之际,正是和你们一样年龄的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取得了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巨大成绩。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依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香港暴乱幕后黑手推波助澜…..,近期国家密集宣布的一系列扩大开放举措,展现了面对美国“极限施压”的中国勇气、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全球各地留学生与华人华侨自发组织反“港独”爱国游行,47万香港市民冒雨参加“反暴力、救香港”大集会,更加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学们,经历了5000年风雨,面对艰险,中华民族依然屹立,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巍峨。人生的意义只有在服务祖国、贡献社会的奋斗中才能得以显现,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建设者,你们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们若光明,祖国必将辉煌!大学是以爱国情怀激荡精神力量的地方,倡导爱国主义、表达爱国热情是大学生的一门最重要的必修课,希望同学们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树立远大理想抱负,涵养爱国情、锻造强国志,以“家国天下的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把个人梦融入到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民族共奋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学们,要与时代同向,培养创新理念,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同路人。今天我们就置身于一个比任何时期都强调创新的时代,从国际上看,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就曾经说过,“华为公司没有任何资源可以依靠,能依靠的只有创新人才的大脑,从大脑中去开发金矿”。“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大学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来源,我们常州工学院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必须长期聚焦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希望诸位培植创新意识,敢于挑战老师、挑战书本、挑战权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养成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的习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希望诸位学会创新方法,从高中阶段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通过与老师的合作、同学之间的合作、校内与校外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问题促进学习;希望诸位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投身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团等“第二课堂”,通过校内专业学习与校外实践创新,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作为你们创新最厚实的土壤,以创新进,以创新强,以创新胜,成为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型人才。

同学们,要与母校同行,树立成才目标,做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同路人。今年暑期《焦点访谈》聚焦就业难、招工难,一方面今年有834万大学生毕业,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有的企业跑遍苏南大地却苦苦招不到愿意到一线工作的毕业生,最终常州工学院的毕业生响亮的喊出了“我愿意去生产一线工作”的最强音。伴随着产业升级,企业对员工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很多大学毕业生对一线工作却无法适应、望而却步。同学们,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企业发展需要高科技人才和“白领”,但更需要的是“金蓝领”与“大国工匠”。常州工学院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高等学校,办学起步并不早,但我们拥有师范办学的百年历史积淀,秉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奋斗精神,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培养了一大批像港珠澳大桥建设个人特等功获得者金剑波,中国首艘航母建设者、全国劳动模范朱庆胜等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优秀校友。学校未来将更加凸显产教融合特色,让更多的常工学子了解行业、熟悉企业、热爱职业、投身事业,希望大家与母校同行,以自强理想铸就青春底色,克服学习生活中的“不容易”,挑战创新创造中的“不可能”,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成为常工走出去的“国之重器”。

同学们,大学四年短暂而宝贵,今天你们选择什么样的大学生活,将决定你们四年后的人生。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创新和勇于奋斗的人们。正值青春韶华、生逢伟大时代,此刻正是锐意进取、提升自我的绝好时机,也是树立大目标、提升大境界、创造大成就的绝好时机,希望你们抓住这宝贵时光,牢筑中国梦想、谱写时代华章、写好常工故事,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向、与母校同行,共同实现人生真正的王者荣耀!祝愿同学们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涯丰富多彩,梦想成真!

谢谢大家!

(来源:常州工学院,本文为常州工学院校长汤正华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来源:常州工学院
责任编辑:杨三喜 汪瑞林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