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16日,由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副区长、区人社局党组书记章俊带队、我校校长张兵一行组成的调研团队,聚焦校地合作、孵化器投入、新工科教育路径、培训教师、赋能学生实践,深入深圳科创学院、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东莞理工学院、深圳技术大学等地调研,旨在借鉴先进经验,探索校地、校企助力高校搭建新工科培养方案及教育课程体系、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深圳科创学院自2021年成立起就致力于探索新工科教育路径,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展开紧密合作,以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科创新生态,赋能城市和企业发展。参观座谈中,调研团队了解到,在孵化器投入方面,该院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配备专业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从创意到产品的全程指导。一系列成功孵化的项目,如智能医疗设备、环保新材料等,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声誉。
东莞理工学院与当地众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调研团队看到,该校通过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东莞理工学院新工科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需求,开设了服务地方经济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构建基于现代产业集群和大科技装置集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深圳技术大学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大学,与政府合作共建了多个科研平台,坚持产教融合,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多元化的孵化器运营模式,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调研走访中,深圳技术大学强调,新工科培养就是要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通过与国外高校及机构开展共建,将学校建成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此次调研活动为政府和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张兵对常州高新区(新北区)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为常州地方经济发展、行业转型需求做好服务。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聚合力。未来,学校必将把握机遇,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城一体发展,加快新工科培养方案建设,助力常州区域产业发展。章俊指出,此次深圳、东莞之行,就是要学习科创模式、深化科创载体,真正将校地、校企有机融合,常州工学院要积极开展新工科课程建设,新北区政府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与引导,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双方要抓好落实、抓好推进,全力以赴推动建设方案的有效落地,在区域产业发展、科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多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为常州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党委/院长办公室 孙悦娟/文/供图 胡戬/审核)
(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