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外婆的陶艺工作室是我最珍视的秘密乐园。只见她微微俯身,将事先备好的浅色泥料,精准地贴附于深色素胎之上。随着手指的律动,泥料在素胎表面逐渐延展、变形。不一会,一朵栩栩如生的“泥牡丹”便绚丽绽放。“拇指堆花”均陶艺术这门古老技艺背后蕴含着多代人的智慧与心血,而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有责任更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
此次寒假,我决定将我的想法付诸实践。我回到老家宜兴,走进附近多个社区,尝试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精彩纷呈的图片去更好地向大家讲述均陶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均陶、爱上均陶。从“欧窑”的辉煌到“葛窑”的精湛,从“堆花”技艺的精妙到均陶作品的魅力,均陶在岁月长河中不断沉淀与升华。大家在认真听讲之余,不免发出啧啧赞叹。
此外,为了增添趣味性,我还在宣传过程中加入了互动环节,邀请社区居民们亲手体验“堆花”技艺。我拿出准备好的陶泥和工具,现场教大家简单的堆花技巧。一开始,大家的手法都很生疏,可热情高涨,一点点尝试过后,渐渐有了模样。其中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堆 泥巴也可以堆得如此好看!”
除夕夜,我又在外婆的工作室中静静地看着她调釉水,窑膛里迸出颗颗火星,夜色中,那点微光明明灭灭,像七百年前第一簇窑火,正在接过我们手心的温度。
20250214 常州晚报 寒假“趣”集:解锁别样成长 窑火不熄,匠心相传(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 邱扬).pdf
(文章来源:常州晚报2025年2月14日)
(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