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校党委书记汤正华、校长张兵赴常州市政府,向副市长潘冬铃专题汇报学校事业发展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姚澄与会。
汤正华和张兵着重介绍了一年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锚定“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目标,实现办学层次历史跨越、办学条件大幅提升、人才培养成效突出、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师资队伍持续优化、国际化办学水平跃升等办学成绩与特色,并就学校“两创两升”战略和学校发展中需要市政府协调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报。
潘冬铃高度肯定学校一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他表示,常州工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填补常州自主培养研究生空白,支撑新能源之都建设、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推动磁悬浮技术产业化、全面推进在常唯一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赫特福德学院建设等举措,彰显了地方高校的责任担当。就学校今后的发展,他提出四点期望: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紧密对接常州“532”发展战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常州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学科优势,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要持续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以硕士学位授权点扩点建设为契机,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更名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赫特福德学院为平台,进一步拓展国际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为常州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四是要积极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常州的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加强对常州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为常州打造文化名片作出积极贡献。潘冬铃强调,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常州工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共同推动学校迈向新的高度,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党委/院长办公室 周倜/文 胡戬/审核)
(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