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职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既有迷茫与挫折,也有成长与收获。回顾这段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个人努力与学校助力相辅相成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柳暗花明”背后需要的不仅是机遇,更是迎难而上的勇气与积累。
初试求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在校期间,我不仅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还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曾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二等奖”和“第九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三等奖”,这些经历让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充满信心。作为学院生涯规划社团的团支部书记,我组织过多场职业规划讲座,帮助同学们明确发展方向,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路径有着清晰的规划。毕业季伊始,我满怀信心在各类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要么企业开出的薪资远低于预期,要么工作地点不在理想区域,更多的则是社招岗位对工作经验和学历的硬性要求让我望而却步,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转战校招: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意识到社招的局限性后,我将重心转向校园招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定期组织的企业宣讲会,我每场必到,得益于社团工作经验,我会提前研究参会企业的背景和岗位需求。在参加星宇车灯的面试时,面试官对我的竞赛经历表现出浓厚兴趣,我详细介绍了参赛项目中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这成为面试的亮点。然而,由于缺乏实战面试经验,有的技术面试中,对某些专业问题回答不够全面;有的群面环节,因急于表现而忽略了团队协作,前几次的表现并不理想。但每次面试后,我都会认真复盘,将问题记录下来,并在后续的社团活动中模拟练习。这种持续改进的方式,让我的面试表现逐渐提升。
学校助力突破瓶颈 多轮面试终迎曙光
就在我屡战屡败、信心受挫时,学校学工处的高静老师向我伸出了援手。在担任生涯规划社团支部书记期间,我就经常与高老师交流职业规划问题,她对我的能力和特点非常了解。高老师特别指出:“你在科技竞赛中的获奖经历和社团管理经验都是独特优势,要在面试中重点展现。”她还帮我调整简历结构,将科技竞赛获奖和社团管理经验放在显眼位置,并指导我用STAR法则来讲述项目经历。这份精准指导,让我的求职材料焕然一新。凭借老师的推荐和自己的充分准备,我获得了多家心仪企业的面试机会。其中中天钢铁的技术面试更具挑战性,在回答关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问题时,我不仅阐述了理论知识,还结合竞赛项目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现场表现打动了面试官。
当同时收到中天钢铁、思源电气等多家企业的录用通知时,我面临幸福的抉择。此时,在校期间培养的职业规划能力发挥了作用,我制作对比表格,从行业发展、企业平台、培养体系、薪资待遇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最终选择了中天钢铁。
回望这段求职历程,我感激每一份帮助我成长的力量,学校提供的竞赛平台和社团舞台,锤炼出扎实的专业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高静老师等师长在我迷茫时的精准指导和推荐;以及那个始终保持清醒规划、永不言弃的自己。这段经历让我坚信,只要明确目标,持续努力,善用资源,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
2025年4月9日 常州日报 常州工学院2025应届毕业生董文贤—— 在坚持与助力中破茧成蝶.pdf
(文章来源:常州日报2025年4月7日)
(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