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融媒之窗

常州工学院多维度推进思政课教师能力建设

近年来,常州工学院聚焦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构建并持续深化“研修赋能、以赛强能、行走拓能”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着力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深化“研修赋能”,筑牢理论根基。坚持将理论学习与能力提升作为基础环节,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研修体系。依托各类素质能力提升项目,积极选派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水平;主动对接前沿技术发展,组织教师参加武汉大学“大语言模型赋能思政课教学”高级实训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开拓教学智能化新视野;常态化用好教育部“周末理论大讲堂”等优质线上资源,并结合校本实际,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推动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夯实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综合素养。

强化“以赛强能”,驱动教学方法创新与质量提升。坚持以教学比赛为抓手,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良好氛围。通过示范备课、教学观摩、暑期专题研讨、赛后经验分享等形式,为全体教师搭建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通过校内外专家听课评课、模拟演练、针对性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在重点赛事组织上精准发力,为骨干教师成长构建“快车道”。近年来,该校教师在省级思政课教学展示、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微课比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充分反映了教学方法持续创新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跃升。

拓展“行走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创新实施“行走的思政课教师”实践计划,引导教师在广阔社会课堂中汲取养分、增长才干。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组织教师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在红色寻访中筑牢信仰之基、强化育人担当。走进地方文化场馆,深入挖掘常州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丰厚的地方文化元素转化为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走进社会发展一线,深入现代农业基地、重大工程现场等,实地感受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与国家建设的澎湃实践,精准洞察时代脉搏。通过多场域、沉浸式的“行走”实践,丰富了思政课教学案例,提升了将“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入“思政小课堂”的实践教学能力,为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动态2025年11月26日)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