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常州工学院的学生社区活动室里,一场“书记院长午餐会”正欢声笑语地进行。学生们一边用餐,一边与校领导畅谈学业规划与生活困扰,一个个“急难愁盼”的问题被记下,并迅速进入学校的解决流程。这样的温馨场景,正是学校推动育人力量直达学生生活一线、系统性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一个缩影。
从“午餐会”到“任务清单”
系统化设计筑牢育人根基
在开学季和毕业季,校院两级领导深入宿舍走访座谈已成为一项常态。“领导们来到我们中间,听真话、察实情,让我们感觉被重视。”受访学生陈思蝶如是说。学生们这份“被重视”的感受,正是学校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常州工学院党委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不仅制定了《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更创新性地出台了《职责任务清单》,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形成了“学校领导牵头、师生协同联动、资源高效整合”的运行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在学生社区里,一支由学生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格外活跃,他们负责安全巡查、文明督导,而教师党员组成的考研帮扶团则备受考研学子欢迎。这一活力的源泉,来自学校创新实施的“双培双带”工程。该工程着力将优秀学生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同时将学生党员锤炼为社区治理的骨干力量,旨在把学生社区打造为党员发挥作用的前沿阵地,从而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联建、社团协同”的治理共同体,有效实现了党建引领与学风建设、社区文明的双向提升。
从“身边导师”到“成长模块”
结构化队伍实现精准服务
“在宿舍楼下就能和老师聊聊最新的行业动态,这种‘下楼即课堂’的感觉太棒了。”刚在社区参加完“学术沙龙”的程学智同学感慨道。这种便利,得益于学校构建的“四级联动”师资体系。该体系结构化地明确了从校领导、专职辅导员到专业教师、外籍顾问等各类育人力量在社区中的角色与职责,推动他们从“云端”落到“身边”,实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服务,确保了育人工作在学生生活场域的全覆盖。
面对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社区服务也展现出惊人的精准度。从“数学建模工作坊”到“考研复试指导会”,从职业规划咨询到心理健康团辅,各项服务及时响应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需求。这背后,是学校开发五大精准服务模块的关键举措。此举以项目化方式打破了传统部门壁垒,系统整合了学业提升、职业规划、心理支持、特殊群体帮扶与国际视野拓展等资源,围绕学生成长全周期提供全流程指导。
从“智慧守护”到“活力空间”
智能化与人性化并举优化育人环境
学生小张最近因备战考研晚归几次,辅导员很快通过系统提示关注到这一情况,并及时与他进行了一次温暖的谈心。这套智慧化学生公寓管理系统,是学校推进数字赋能的重要举措。它并非冰冷的监控,而是通过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异常行为,及时介入关怀,从而将潜在的心理危机与安全隐患化解于未然,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向智慧化、人性化守护的转变。
如今,社区内的学业研修室、书香阅读室和党团活动室总是座无虚席,公寓楼下的庭院也因新增的设施成为学生社交休闲的“热土”。这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源于学校大力优化社区功能空间建设的持续投入。学校通过更新设施、改造公寓、系统规划并建设百余间满足不同需求的功能用房,将学生社区从单纯的居住空间,升级为集学习、交流、休闲于一体的“第三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社区的活力与凝聚力。
从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到结构化的力量下沉,再到精准化的服务供给,常州工学院正将“一站式”学生社区从理念变为现实,构筑起一个贴近学生、富有活力的“三全育人”新生态。
2025年11月14日 常州晚报 常州工学院:育人力量“沉下去” ,学生社区“活起来”.pdf

(文章来源:常州晚报2025年11月14日)
| (频道) |